便攜式潛水泵因體積小、移動便捷,廣泛應用于農業灌溉、應急排水、家庭抽水等場景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若忽視安全規范,易引發觸電、機械損傷、溺水等事故。掌握風險規避要點與防護措施,是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和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。

一、需重點規避的四大安全風險
(一)電氣安全風險
這是便攜式潛水泵突出的風險。設備長期浸泡在水中,若電纜線老化、絕緣層破損,或接頭密封不嚴,水分易滲入內部導致短路,引發操作人員觸電事故。此外,部分用戶違規使用普通插座,未配備漏電保護器,一旦出現漏電情況,電流無法及時切斷,會大幅提升觸電概率。
(二)機械傷害風險
潛水泵運行時,葉輪高速旋轉,若進水口吸入雜草、石塊等雜物,可能導致葉輪卡死,引發設備劇烈震動,甚至造成泵體破裂。同時,若在設備未斷電的情況下靠近進水口,或違規用手清理雜物,極易被旋轉的葉輪劃傷手部,造成機械損傷。
(三)溺水與設備沉陷風險
在池塘、深井等深水場景使用時,若操作人員未做好防護直接下水放置或回收設備,可能因腳底打滑、水草纏繞陷入危險,引發溺水。此外,若設備放置不穩,或水底淤泥較厚,運行中易發生傾斜、沉陷,導致排水效率下降,甚至引發設備故障。
(四)過載與過熱風險
部分用戶為追求效率,長期讓潛水泵在超額定揚程、超流量的工況下運行,會導致電機過載,溫度急劇升高。若散熱不及時,輕則燒毀電機繞組,重則引發絕緣層燃燒,甚至出現火災隱患。
二、科學有效的防護措施
(一)強化電氣安全防護
使用前需仔細檢查電纜線,確保無破損、老化現象,接頭處需用防水膠帶密封嚴實;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三相四線制供電,并安裝靈敏度不低于30mA的漏電保護器,且每月至少測試一次漏電保護功能是否正常。此外,嚴禁在設備運行時拉扯電纜線,避免因電纜受力破損引發漏電。
(二)規范機械操作流程
啟動設備前,需清理進水口周圍的雜草、石塊等雜物,防止雜物吸入泵體;設備運行時,嚴禁靠近進水口,若需清理雜物,必須先斷電。同時,要定期檢查葉輪、密封件等易損部件的磨損情況,若發現葉輪變形、密封件滲漏,需及時更換,避免因部件損壞引發機械故障。
(三)做好現場安全防護
在深水場景使用時,操作人員需穿戴救生衣,嚴禁單獨作業;放置設備時,需確保底座平穩,若水底淤泥較厚,可在泵體下方墊放木板或石塊,防止設備沉陷。回收設備時,需先斷電,再借助繩索緩慢提拉,避免設備突然掉落砸傷人員。
(四)合理控制運行工況
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標注的額定揚程、流量使用,避免長期過載運行;若需連續運行,需每2-3小時停機10-15分鐘,讓電機散熱。同時,要定期檢查電機溫度,若觸摸電機外殼感覺燙手(溫度超過70℃),需立即停機,排查是否存在過載、散熱不良等問題,待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啟動。
便攜式潛水泵的安全使用,既需要操作人員掌握規范的操作流程,也需要做好日常維護與風險預判。只有將安全意識貫穿于設備使用的全過程,才能有效規避風險,讓它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,保障人員與財產安全。